室內環境污染及治理的發展歷程歷史上任何一次工業化革命或者經濟開發革命往往都會或多或少以環境污染和毀壞生態作為代價,同樣也開展了對環境的研究和探索。人們進行環境污染治理的努力可以追溯到14世紀,以當時英國倫敦的煙霧法為代表。與此同時,人們對空氣污染問題的研究源于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經過50多年的研究,人們對空氣污染的成因、影響因素和代表性危害都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同時,控制空氣污染的方法或措施也不斷完善,并形成了與室外空氣污染控制相關的產業。只是,以往人們對環境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氣、水、土壤垃圾和噪聲污染以及它們的防治與治理措施等方面。
建筑裝修材料,它們在建筑中廣泛被采用,其中一些材料排放有害氣體。當時出于節約能源
的考慮,建筑物的氣密性大大提高,新風量減少,由此帶來室內通風率不足,污染物在室內
空氣中形成富集效應,對人體產生危害,使得長期生活和工作在“現代”建筑中的人群中
病態建筑綜合癥(SBS)有如下主要表現
1)眼睛,尤其是眼膜,鼻黏膜,以及咽喉感覺到刺激癥狀。
2)嘴唇等黏膜干燥
3)皮膚紅斑,麻疹,濕疹。
4)易疲勞。
5)頻繁引發頭痛和呼吸道感染。
6)明顯感覺氣短,胸悶。
7)沒有外力的作用,也會引起過敏。
8)頭暈,惡心,嘔吐反復發作。
但是隨著工業化、產業化的進程,環境科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另一個與人們健康和生命息息相關的室內污染與防治問題的研究日趨重要。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室內空氣質量控制,人們開展了與甲醛、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傳染性病毒的斗爭,已經與傳統的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污染之類的問題有著天壤之別。
病態建筑綜合癥(SBS)的引發
20世紀70年代后期,化學合成材料工業迅速發展,出現了大量人工復合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裝修材料,它們在建筑中廣泛被采用,其中一些材料排放有害氣體。當時出于節約能源
的考慮,建筑物的氣密性大大提高,新風量減少,由此帶來室內通風率不足,污染物在室內
空氣中形成富集效應,對人體產生危害,使得長期生活和工作在“現代”建筑中的人群中
表現出一系列病態反應。
病態建筑綜合癥(SBS)有如下主要表現
1)眼睛,尤其是眼膜,鼻黏膜,以及咽喉感覺到刺激癥狀。
2)嘴唇等黏膜干燥
3)皮膚紅斑,麻疹,濕疹。
4)易疲勞。
5)頻繁引發頭痛和呼吸道感染。
6)明顯感覺氣短,胸悶。
7)沒有外力的作用,也會引起過敏。
8)頭暈,惡心,嘔吐反復發作。
這些癥狀并沒有顯著的病理改變,一旦離開污染的建筑物,病癥會明顯的減輕或消失。
- 136-2188-4928
- 在線咨詢
- 點擊留言
- 中國上?!らh行區